以下是依据 JJF 1376-2012《箱式电阻炉校准规范》 的箱式电阻炉校准流程及技术要求:
一、校准依据
- 规范标准:JJF 1376-2012《箱式电阻炉校准规范》
- 适用范围:额定温度≤1200℃的箱式电阻炉(包括马弗炉、高温炉等)。
- 发布日期:2012-12-12,实施日期:2013-03-12。
二、校准前准备
1. 环境条件
- 温度:(15~35)℃,湿度≤85%RH;
- 无强气流、振动及电磁干扰;
- 电源电压波动≤±10%额定电压。
2. 标准设备
- 温度传感器:S型(铂铑10-铂)或K型(镍铬-镍硅)标准热电偶(精度等级Ⅰ级或更高);
- 温度记录仪:分辨率≤1℃,最大允许误差≤±1℃;
- 数据采集系统:多通道温度采集装置(支持同步记录);
- 辅助工具:耐高温支架、隔热保护套、校准专用炉膛测温架。
3. 校准点选择
- 根据炉子常用温度范围,选取至少3个校准点(如300℃、600℃、900℃),涵盖低、中、高温段。
三、校准流程
1. 外观与功能性检查
- 炉体无变形、炉门密封良好;
- 加热元件无断裂,炉膛内壁无严重氧化或剥落;
- 温控仪表显示正常,控温功能无异常。
2. 温度测量系统校准
- 将标准热电偶与被校炉控温热电偶并排置于炉膛中心(避开加热元件);
- 升温至校准点,待温度稳定后(30分钟内波动≤±2℃),记录标准热电偶与炉内显示温度的偏差。
3. 炉膛温度均匀性测试
- 测温点布置:空载状态下,在炉膛有效工作区内均匀布置至少5个测温点(中心及四角);
- 测试步骤:
1. 升温至校准点,恒温30分钟;
2. 每隔2分钟记录各点温度,持续30分钟;
3. 计算温度均匀性:
均匀性 = 最高温度 - 最低温度
2
- 允许值:
- 温度≤600℃时,均匀性≤±10℃;
- 温度>600℃时,均匀性≤±15℃。
4. 炉温稳定性测试
- 在炉膛中心点连续记录温度,计算30分钟内温度波动范围(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);
- 允许波动:
- 温度≤600℃时,波动≤±5℃;
- 温度>600℃时,波动≤±8℃。
5. 温度偏差校准
- 对比标准热电偶与炉体显示温度的差值;
- 允许偏差:
- 温度≤600℃时,偏差≤±5℃;
- 温度>600℃时,偏差≤±10℃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四、校准结果处理
1. 合格判定:
- 温度均匀性、稳定性、偏差均符合要求;
- 温控系统功能正常。
2. 调整与修正:
- 若温度偏差超差,调整温控仪表修正值或更换控温热电偶;
- 均匀性不合格时,检查加热元件分布或炉膛密封性。
3. 证书出具:
- 校准证书需包含各校准点温度均匀性、稳定性、偏差数据;
- 注明有效期(建议1年,高使用频率缩短至6个月)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五、注意事项
1. 安全防护:
- 校准人员穿戴耐高温手套、护目镜;
- 炉体高温时禁止触碰,校准后冷却至室温再关闭电源。
2. 热电偶保护:
- 标准热电偶需加装陶瓷保护套管,避免直接接触炉膛内壁;
- 使用后清洁热电偶表面氧化物。
3. 炉膛清洁:
- 校准前清除炉膛内残留物(避免影响温度分布);
- 禁止校准含有腐蚀性挥发物的炉子。
六、常见问题与处理
- 温度波动大:检查控温仪表PID参数,或更换老化加热元件;
- 均匀性超差:调整加热丝布局,增加炉膛隔热层;
- 显示温度异常:校验控温热电偶,检查仪表接线是否松动。